朱敦儒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早岁隐居故里,志行高洁,有朝野之望。征召为学官,固辞不就。南渡初,流寓两广,居南雄州。绍兴五年(1135)赐进士出身,为秘书省正字,寻兼兵部郎官。后被劾罢官,退隐嘉禾。晚年依附秦桧,任鸿胪少卿,为时论所讥。桧死,亦罢废。绍兴二十九年卒,年七十九。《宋史》有传。著《岩壑老人诗文》、《猎较集》已佚。词集有《樵歌》(一名《太平樵唱》)三卷。

朱敦儒早年以清高自许,两次举荐为学官而不出任。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有人向朝廷推荐朱敦儒,言敦儒有经世之才。高宗于是下诏任他为右迪功郎,并命肇庆府督促他赴临安任职。敦儒仍不肯受命,在众亲朋的劝说下,他方应诏前行。到了临安,赐进士出身,授予秘书省正字,尔后兼兵部郎官,迁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后因发表主战言论,并与主战派李光等人一道,受到右谏议大夫汪勃的弹劾,于1149年被免职。不久,上疏请求退居嘉禾,晚年在秦桧的笼络下出任鸿胪少卿。《吴中先贤谱》 苏 文 编绘

朱敦儒最大的贡献是在文学创作上,其词作语言流畅,清新自然。他的词风可《樵歌》分为三个阶段:早年词风浓艳丽巧;中年的词风激昂慷慨;闲居后词风婉明清畅。由于家庭富裕,所以早年居洛时,经常狎妓怡游,寻访洛阳一带的山川名胜。他在后来所写的词中,曾对这段浪漫快乐的生活做过深情的回忆。在《雨中花》中写道:“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好景何曾虚过?胜友是处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在《临江仙》中写道:“生长西都(洛阳)逢化日,行歌不记流年。花间相过酒家眠。乘风游二室,弄雪过三川。”词中提及的伊川、洛浦二室(嵩山的太室峰、少室峰)、三川(伊水、洛水、黄河,泛指河洛大地)都是洛阳一带的山水胜地。“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与疏狂。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他的轻狂和傲骨,通过这几句激情洋溢的词,表现得淋漓尽致。

南渡之初,朱敦儒站在主战派一边,所写的词比较具有现实意义,多忧时愤乱之作,“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沉痛凄怆,非常感人。到了晚年,过着闲适生活,词中充满了浮生若梦的消极思想与诗酒自放的颓废情调。

在两宋词史上,能比较完整地表现出自我一生行藏出处、心态情感变化的,除朱敦儒之外,就只有后来的辛弃疾苏轼作为新词风的开拓者,虽然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开拓了抒情自我化的方向,但他还没有将自我完整的人生历程和整个精神世界写进词中(另一半写在他的诗里),诗词的表现功能还有所区分--词多言情,诗多言志和叙事。李清照也恪守这种惯例。朱敦儒则进一步发挥了词体抒情言志的功能,不仅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而且以词表现社会现实,诗词的功能初步合一,从而给后来的辛派词人以更直接的启迪和影响。辛弃疾《念奴娇》词就明确说是“效朱希真体”,陆游年青时曾受知于朱敦儒,为人与作词都受朱敦儒的熏陶,他的名作《卜算子·咏梅》即与朱敦儒的《卜算子》(古涧一枝梅)风神相似。

 

词作

 

鹧鸪天·西都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奏流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鹧鸪天

曾为梅花醉不归。佳人挽袖乞新词。轻红遍写鸳鸯带,浓碧争斟翡翠卮。

人已老,事皆非。花前不饮泪沾衣。如今但欲关门睡,一任梅花作雪飞。

鹧鸪天

检尽历头冬又残。爱他风雪忍他寒。拖条竹杖家家酒,上个蓝舆处处山。

添老大,转痴顽。谢天教我老来闲。道人还了鸳鸯债,纸帐梅花醉梦间。

一落索

惯被好花留住。蝶飞莺语。少年场上醉乡中,容易放、春归去。

今日江南春暮。朱颜何处。莫将愁绪比飞花,花有数、愁无数。

好事近渔父词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好事近 渔父词

短棹钓船轻,江上晚烟笼碧。塞雁海鸥分路,占江天秋色。

锦鳞拨刺满篮鱼,取酒价相敌。风顺片帆归去,有何人留得。

好事近 渔父词

失却故山云,索手指空为客。莼菜鲈鱼留我,住鸳鸯湖侧。

偶然添酒旧壶卢,小醉度朝夕。吹笛波楼下,有何人相识。

好事近 渔父词

猛向这边来,得个信音端的。天与一轮钓线,领烟波千亿。

红尘今古转船头,鸥鹭已陈迹。不受世间拘束,任东西南北。

临江仙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浪淘沙·康州泊船

风约雨横江,秋满蓬窗。个中物色尽凄凉。更是行人行未得,独系归艎。

拥被换残香。黄卷堆床。开愁展恨翦思量。伊是浮云侬是梦,休问家乡。

朝中措

先生筇杖是生涯。挑月更担花。把住都无憎爱,放行总是烟霞。

飘然携去,旗亭问酒,萧寺寻茶。恰似黄郦无定,不知飞到谁家。

朝中措

登临何处自销忧。直北看扬州。朱雀桥边晚市,石头城下新秋。

昔人何在,悲凉故国,寂寞潮头。个是一场春梦,长江不住东流。

朝中措

当年弹铗五陵间。行处万人看。雪猎星飞羽箭,春游花簇雕鞍。

飘零到此,天涯倦客,海上苍颜。多谢江南苏小,尊前怪我青衫。

朝中措

红稀绿暗掩重门。芳径罢追寻。已是老于前岁,那堪穷似他人。

一杯自劝,江湖倦客,风雨残春。不是酴醿相伴,如何过得黄昏。

长相思

昨日晴。今日阴。楼下飞花楼上云。阑干双泪痕。

江南人。江北人。一样春风两样情。晚寒潮未平。

沙塞子

万里飘零南越,山引泪,酒添愁。不见凤楼龙阙、又惊秋。

九日江亭闲望,蛮树绕,瘴云浮。肠断红蕉花晚、水西流。

西江月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望江南

炎昼永,初夜月侵床。露卧一丛莲叶畔,芙蓉香细水风凉。枕上是仙乡。

浮世事,能有几多长。白日明朝依旧在,黄花非晚是重阳。不用苦思量。

点绛唇

淮海秋风,冶城飞下扬州叶。画船催发。倾酒留君别。

卧倒金壶,相对天涯客。阳关彻。大江横绝。泪湿杯中月。

减字木兰花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减字木兰花

慵歌怕酒。今日春衫惊着瘦。双燕帘栊。金鸭香沈客泪中。

琵琶重听。谁信人间多少恨,落日东风。吹得桃花满院红。

诉衷情

老人无复少年欢。嫌酒倦吹弹。黄昏又是风雨,楼外角声残。

悲故国,念尘寰。事难言。下了纸帐,曳上青毡,一任霜寒。

采桑子·彭浪矶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采桑子

一番海角凄凉梦,却到长安。翠帐犀帘。依旧屏斜十二山。

玉人为我调琴瑟,颦黛低鬟。云散香残。风雨蛮溪半夜寒。